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大衞撃敗歌利亞 – 勇氣何來?



<大衞靈修系列(一)>

撒母耳記上1731-40


撒母耳記釋經作者包德雯(Joyce Baldwin)形容「這是一個迷人的故事,是世界經典之一,它提供了一個出色的例子,說明上帝的能力如何回應人的信心與勇氣,使人勝過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對手」。當時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外形、聲勢、戰鬥力令人驚惶懼怕,年青的大衞向掃羅王自薦要撃退他們,當人人都畏縮時,大衞的勇氣卻被人質疑及恥笑,但大衞必勝的秘技,原來來自他的日常生活,因為他平常放羊時,試過遇上獅子和狗熊,他就揪著牠的鬍鬚,將牠打死,大衞相信是上帝的能力救他,從這個經驗中,他知道歌利亞亦只是一隻野獸,上帝的能力亦同樣彰顯,所以他可以戰勝。這信心是大衞日常的經歷,他的經驗不斷被驗證,一次又一次,勇氣便從這些經驗中鍛鍊出來。

年青的大衞當時可以做出如此驚世大事,這是他日常與上帝交往的成果,他對上帝的認知,實踐在不同的情況,幫助他作出判斷及情緒的處理,其中,他認識到上帝的一致性,上帝以前救過大衞,今日一樣會拯救,當被害與死亡的威脅解除,恐懼便可化作勇氣,故此,日常靈修或信仰的實踐,可使人對現實有適當的回應,不會完全被當時的困局及情緒控制。


 

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

靈修@生活



靈修是甚麽?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的詮釋,在聖經的記述中,靈修可以是一個經驗,經驗自己與上帝的互動,從這種互動中,可以影响個人的感覺、行動或決定,這是讓靈修實踐在生活中,亦即靈修@生活。



若要實踐靈修@生活,先決條件是靈修不設限,靈修是有方法,但沒有公式,持開放的態度,讓上帝參與在自己的生活中,最終能使自己可以與真實的生活或現實的世界接軌,因為很多時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祈望或想像的世界,這樣的後果,輕則是失望或悲傷,重則可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或精神病,又或者導致性格過分偏執,難與他人相處。



聖經人物中,大衛與上帝的互動十分之多,詩篇大多是出自大衛之手,可以說是大衛的靈修札記,大衛如何把靈修實踐,從他失去兒子一事可見一斑,撒母耳記下12章記載,大衛與烏利亞之妻所生的兒子得了重病,他十分憂傷,甚至坐在地上不肯起來,又不肯食飯,不停禁食祈禱,臣子見他如此傷心,當他兒子死了亦不敢告訴他,但大衛察覺到他們的舉動,就知道兒子已經死了,他就回復過來,起身食飯,他說:孩子還活著,我禁食哭泣,因為我想,或者耶和華憐恤我,使孩子不死灳未可知,孩子死了,我何必禁食?我豈能使他返回呢?我必往他那𥚃去,他卻不能回我這𥚃(V.22-23),從大衛的心聲中,可見他接受現實及處理喪子哀傷的能力,這能力是他與上帝互動的成果。

 

https://www.cclifefl.org/Upload/images/News%20Picture/da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