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來自kinfrenzy.pixet.net
(含劇透)
主角韋莉的5個朋友中,我很喜歡阿愁,因為她的外型肥嘟嘟很可愛,但又很可憐,因為韋莉主要的性格是一個開心的小朋友,故此阿樂就設法要留住她的開心記憶,不容她的人生有悲傷,而因為阿愁觸摸過的記憶球就會變成藍色,沾染了哀愁,故此,阿樂對阿愁諸多限制,讓成阿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愁上加愁。另一方面,阿愁又不時主動工作希望尋回自己的價值,最終在阿樂的制止期間,讓成混亂,阿愁與阿樂離開了韋莉的腦部控制總部,開始一段冒險旅程,而旅程中阿愁終於發揮悲傷的力量,令他們安全返回總部,並且讓離家出走的韋莉返回家中。
阿愁不受歡迎,尤其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更嚴重,流淚更被視為弱者的表現,記得小時候在教會有一位男傳道人講道時不時流淚,卻被某些教友責駡,但對我來說,幾十年後我已忘記他的講道內容,但仍然記得他的眼淚,鼓勵我要做一個有情的人。眼淚、悲傷的力量不可輕看,上帝重視我們的眼淚:「你回去告訴我民的君希西家說:耶和華你祖大衛的上帝如此說,我聽見了你的禱告,看見了你的眼淚,我必醫治你,到第三日,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。」列王記下20:5,我們的眼淚除了有釋放傷痛、洗滌心靈有助成長、舒援壓力等功效外,而悲傷是有發揮人的潛能的作用,特別是藝術創作方面,中國古時有不少著名詩人創作出家傳戶曉的作品,很多時都在被眨官,甚至在亡國悲痛下寫成的,如李後主的虞美人:春花秋月何時了………,而中國近代傷痕文學的出現,亦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傷痛營造出來的力量,所以不可小窺悲傷的力傷。
阿愁的革命成功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